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《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》。
2022年4月23日,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举行,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强调:“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,形成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的浓厚氛围”。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动全民阅读、建设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,必将有力推动全民阅读扎实深入开展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,讲究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,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,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。”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、启智增慧、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,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、树立崇高理想、涵养浩然正气。在中国,耕读传家的传统深入人心、绵延不绝。孔子“韦编三绝”,陶渊明“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”,李白“片言苟会心,掩卷忽而笑”,都体现了对读书的热爱。在视通万里、思接千载的阅读中,我们可以“观古今于须臾,抚四海于一瞬”,获得精神上的满足、视野上的开阔、情操上的陶冶。
古人云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哲人也说: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”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。《宋史》曾载,与朱熹、张栻并称“东南三贤”的吕祖谦,少时性情急躁,极易迁怒于人。他正是通过阅读,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性,最终在读到孔子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”的教诲时,自己心中的忿气“涣然冰释”。我们常说,文以化人,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,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,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,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。读一本好书,如攀登一座高峰。人到半山,固然也能欣赏到美景,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,才能领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无限风光。古人把读书称为“攻书”,认为只有“攻书”到底才能融会贯通,道理正在于此。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,越需要专注和恒心,也越见精神和修养。
一个热爱阅读的人,心中必有“诗和远方”,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。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,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,恰恰相反,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,依然能够勇毅前行,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,依然能够笑迎挑战。阅读给人带来的,不是消极和虚无,而是希望和力量,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一个人想学有所成,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。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优秀的榜样,你们的学姐2024届高考屏蔽的王宁静同学,就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同学,还有现在站在你们身边的精英班的同学,也个个都是喜欢读书的典型,跑操前他们在跑道上手不适卷,升旗前在广场上也是书声朗朗,下午上课前在课室里也是书声不断,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喜欢读书的典型,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。最后,希望我们所有人都养成爱读书,读好书的习惯,这必将使我们受益终身。我的发言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