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过去的清明节,同学们都参加扫墓,或祭祀先祖,追忆先人,或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,无论我们用哪种方式,我们都在表达对先人、先烈的怀念与爱戴。清明节是我国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,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扫墓,更重要的是传承感恩中华民族的精神。穿越五千年的历史长河,中华文明始终在砥砺前行。尽管历史与时代不断变迁,“红色基因”和“红色精神”却永恒不变。
何为红色基因?它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,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;是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,是此心光明、无怨无悔的忘我付出。这种基因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,体现着我们光荣的传统与优良的作风。
感悟红色精神,重温光辉历史,从岳飞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的壮志豪情,到文天祥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慷慨就义,再到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激昂呼唤。先辈们以各自的方式诠释了同样的红色精神,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篇章。
又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,“他姓钱,却不爱钱”,“五年归国路,十年两弹成。”当年钱学森冲破美国的层层阻挠,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,在资源匮乏、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,仅用十年时间便带领团队成功引爆原子弹和氢弹,并发射“东方红1号”,两弹一星的成功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的大国地位。他提出的“钱学森弹道”更是让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独树一帜,真正实现了“东风快递,使命必达”。
伟大出自平凡,英雄来自人民,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践行红色精神的典范。无论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——山东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时代楷模张连刚,还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科学家袁隆平,亦或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,他们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着周围的人。
铭记红色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。我们的伟大民族百经挫折、历经苦难,才实现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“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智则国智!”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,作为青年一代,我们应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,紧跟时代步伐,传承红色基因,争做有理想、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。正如青年代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宣誓的那样: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。咱们廉实学子作为新时代的佼佼者,理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培养良好行为习惯,增强自身本领和才能,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对现诺言。
人民日报指出:“时代在变,年轻的面孔也在变。但爱国和追求进步的目标永远不变,红色基因的底色永远不变,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变。”
千秋伟业,百年只是序章。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,我们是幸运的,也是幸福的。我们能够在新时代的摇篮里茁壮成长,能够在这个没有战乱、没有动荡的年代里饱读诗书,能够在没有硝烟的天空下自由奔跑。我们已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拥有平视世界的视野。让我们携手并进,传承红色基因,争做强国青年!
我的演讲完毕,谢谢大家!